公司动态

建学杭州分公司中标余杭区余杭街道YH11-A-11-01地块建设项目设计

      今天赴京参加建学年会,又正值张欽楠、许溶烈两位九十华诞,还要我发言,就要准备一下。
      我囯䢖筑行业的两位领军人
      今年是张局长和许总两位九十华诞,洪福齐天,值此举司欢庆之际,我们特地来京当面向两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願,祝两位乐享遐齡寿比南山松不老,欣逢盛世福比東海水长流。
      张、许两位先生是当代我囯建筑行业领军人物。长期以来在我国建筑业的重要岗位奉献出毕生的精力,都为我国建筑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退休以后,发挥余热,继承戴副部长遗願和未尽的事业,来到“建学”,成为“建学”的第一任董事长和顾问,引领“建学”走上了康荘大道,带领“建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小而精”到“高大尚”,使我们“建学”成为我国“当代中国建设计百家名院”,也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改革开創出来了一条新路,创建了赋有特色的建学企业文化。他们两位为建学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建学能有今 天,都归于他们的正确领导。
      我们有幸在人生的后半程中有机会与两位共处共亊,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许总身为建设部老总和建设部科技委的领导,对制定我国䢖筑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建筑科技的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许总的大名早有耳闻,第一次与许总见面是参加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在巴基斯坦举办的亚洲建筑筑师协会年会。但我们真正在一起工作还归功于“建学”,来到建学我们相认相知了。其实,我们是有缘份的。相认相知后,发现我们还是校友。许总1953年在南京工学院土木系毕业,他前脚走,我后脚就到了,1954年我就考入了南京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类,后进入建筑系学习。所以我们是不同年代从同一学府走出来的,70余年前我们就是同学了。
       张先生由于工作关系我们在我来“建学”前就相认了。上世纪80年代,张先生任建设部设计局局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祕书长,我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系主任,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那时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不久,建筑行业和建筑教育事业面临着与囯外接轨的挑战,叶如棠部长明确提出接轨的要求。因此组识建设部设计局和建设部高教司 、中国建筑学会和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起研究接轨问题。我当时负责专指委的工作,就全程参与这一工作。研究确定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要像美国和英国那样,建立建筑教育评估制度和注册建筑师制度。这是国内从來还没有的新事物。张先生积极推进这一工作。经过多次与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和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交流並共同研究,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制定了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制定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章程,並于1992年开始试行,首先在东大、清华、天大和同济大学四校进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1994年在全国正式推开。与此同时,也同时建立了我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编制了注册建筑师条例和考试大纲,并出了试题,1996年首次在东北试点,试点后正式推出。直到现在都还在执行中。与此同时也建立了建筑师再教育制度。接着这个注册制度又推广用于建筑结构等其他专业。这些与国际接轨的新机制新制度都是张先生领导下积极开拓的。所以我说他们是我国建筑行业和建筑教育事业开放改革的领军人物,这是名符其实的。

       张先生专业背景是土木工程,但是他对建筑学的贡献永远大于他对自身专业的贡献。他成为建筑学的理论家,对国际建筑学发展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是我輩建筑人比不上的,包括我自己。出版的许多著作都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超前性和针对性,因而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他对促进我国建筑与世界接轨作出了卓越贡献,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20次国际会议即北京会议能在北京顺利召开,並成功发表了引领建筑未来的《北京宪章》,都有我们张先生的巨大功劳。去年出版的《20世纪  世界建筑精品  1000》一套10本巨著张先生就是中外二个主编之一,並親自翻译,其工作量可想而知,这就是一个例证。这套巨著还送给我们一套,乘此机会再次当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与张先生也是有缘的,像我与许总一样,也是校友,也曾在同一学府学习工作。张先生大学在美国MIT学习,1951年在MIT毕业回国工作。30年后,1981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去了MIT ,学习工作一年。所以我们也可说是校友。特别是我在MIT结识了 《SAR》理论的創立者哈布瑞肯教授,接受了他的理论,回国后,为适应我国住房制度将要改革的社会需要,我应用SAR理论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支撑体住宅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並在无锡建成了一个组团的试验住宅,建成后首先就得到部和学会领导的认同、支持和鼓励,安排我参加北京的中法社会住宅研讨会,中国建筑学会广州年会,向国内外学术界推介,建设部住宅局和全国住宅设计网特发给奖励,获建设部首届住宅优秀设计創作奨。后又推荐绐联合国人居中心 ,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荣誉奖,又发給个人创新之星奖,又推荐给印度建筑学会,在印度建筑学报发表。这些都与张先生的支持分不开的。

      我来到“建学”及参加“建学”公司也是张先生特意邀来的。当年,作为第一任董事长引进了三位建筑师参与“建学” ,一是“非常建筑”的留美张永和,二是“喜马拉雅”的畄曰的张在元(己去世),这样两位年轻的时尚的建筑师,另外就是东南大学“开放建筑”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我。我就把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证就从学校转到建学来了。说明张先生认同我的“开放建筑”的理念。

       张局和许总不仅在事业上是我们的引领者,而且在人生的路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你们九十华诞,我要跟着你们,向你们学习,一道共享遐龄,寿满天年。


鲍家声

2021.04.24




详细>>